4颗128线激光雷达,这是萝卜快跑新车型确定的传感方案。
萝卜快跑在武汉引发的关注还在继续,因为第六代车型RT6正在陆续投放。
之前的讨论,更多地是围绕乘坐体验,以及早已曝光的“发票价”:
20.46万元。
而传感器方案,此前也透露,跟马斯克的纯视觉方案不同,走融合感知路线,采用4颗激光雷达。
最近有供应商出来“认领”,把相关讨论推向更高潮。
毕竟这家供应商,业内知名,在多家主机厂获得了定点,搭载其1颗激光雷达的车型,售价就超过了20万元。
RT6怎么一搭载就是4颗,还能这么便宜?
4颗激光雷达无人车,只要20.46万
近日,激光雷达头部供应商禾赛科技披露,萝卜快跑无人车RT6,采用其产品AT128作为主激光雷达,而且一用就是4颗。
AT128基于禾赛自研芯片化架构,顾名思义,拥有128个线束。
探测距离超过200米,每秒可产生153万点,四颗就可以满足L4级自动驾驶对高精度感知和覆盖360°视野的要求。
这款激光雷达,自2022年7月量产交付,2年来陆续上车了多款中高端乘用车。
比如理想的Ultra和Max车型、零跑C16、路特斯Eletre、以及最近大热的小米SU7。
广泛的定点让AT128的交付,不断攀高。截止2024年4月下旬,AT12交付量已超30万台。
不过此前AT128的落地,都是L2乘用车前装量产,此次上车RT6,意味着正式进军L4级自动驾驶市场。
除了本身的性能之外,AT128采用半固态方案,也更经济,有助于无人车单车降本。
但这还不足以解释,为什么RT6能这么便宜。
为什么RT6能这么便宜?
RT6整车成本下降,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背后成熟的供应链。
技术进步,改变了车子的设计重心,打下了硬件成本。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走向成熟,Robotaxi已经到了拿下安全员,迈向真无人的阶段。
RT6应运而生,既然实现了主驾无人,那车子的设计重心就要从左前的驾驶位,向右后乘客位转移。
整车对驾驶位进行重构,围绕驾驶位的一些配置,比如HUD就不需要了。
省下的成本,主要用来提高乘客安全和舒适的体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RT6后排有加热按摩,但是同样20万元的乘用车,这类舒适性功能肯定先紧着给前排,后排往往要额外加钱选装。
同时也是由于自动驾驶算法不断迭代升级,对硬件要求也有所变化。
RT6在2022年最初亮相时,考虑的是8颗激光雷达,但是正式投放后数量有所减少,不过整体性能并没有改变。
硬件成本下降,既是因为需要的主要传感器更少,同时也是因为传感器的成本在下降。
而传感器成本下降的背后,是成熟的供应链, 是繁荣的市场。
这是中国自动驾驶独特的优势。
新能源变革掀起智能车浪潮,自动驾驶技术降维,高阶辅助驾驶上车,走入千家万户,带来更好出行体验的同时,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创造出海量的需求。
广阔的市场摊薄了硬件成本,不断呼唤着更优的硬件方案,加速成本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Robotaxi会率先在中国跑通。
纵观全球自动驾驶头雁三杰,停运重启后,Cruise回退至安全员版本,人力成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而Waymo目前使用的五代车,原型车是捷豹I-PACE,售价78593美元,折合人民币超57万元,比萝卜快跑五代车高上不少。
六代车正在测试,但是这车怎么看怎么眼熟:
没错,Waymo 的六代车,正是和“宝宝巴士”极氪MIX的原型车同源,由Waymo和极氪双方联合打造。
尽管Waymo六代车成本未知,但实打实地也是中国制造。
国产产业链和市场,对自动驾驶的影响有多大,很清楚了。
新进的玩家是否有机会改变现状呢?
万众瞩目的特斯拉Robotaxi已被曝延期,具体什么时候上路,还不清楚。
尽管马斯克有着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但“巧伊隆难为无米炊”,最后要把自动驾驶故事讲好,估计还是离不开中国。
君不见,特斯拉崛起之路,正是始于上海,上海超级工厂,如今也是特斯拉产能最高的工厂。
整车成本之外,萝卜快跑RT6,在运营上也进化至Next Level,支持换电了。
这意味着不需要专门的充电团队,同时补能时间更短,有更多的时间去获客,增加营收。
电动化是智能化的底座,Robotaxi也逃不过这一定律。
肥沃的智能车土壤,才能长出丰硕的自动驾驶果实。
毫无疑问,中国就是全球智能车最丰厚的沃土,有成千上万的自动驾驶人才,有千千万万的智能车从业者,有成熟完整的产业链……
这就是为什么会更快跑通商业模式,抵达Robotaxi的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