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开源翻车、RISC-V开放隐忧:中国自主科技的真正出路在哪儿
  • 上方文Q
  • 2024年11月12日 14:41
  • 0

【RISC-V在中国强势崛起:背后隐患不得不防】

如果说Linux爆发的是“软件危机”,RISC-V就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硬件炸弹”。

当今的芯片架构指令集中,x86一直被牢牢掌握在Intel、AMD手中。

我国海光、兆芯虽然获得了一定的x86 IP授权,但要么被限制未来发展,要么性能平平。

ARM架构曾经也是开放的,但是经历了华为被限制授权,最近更是发生了ARM、高通之间的激烈冲突,实在无法再让人相信它。

我国飞腾、鲲鹏都是基于ARM架构,但一样都被堵住了前路,失去了未来。

目前的国产CPU的六大分支中,只有两家基于完全自主的指令集架构,一个是申威,仅面向超性能计算,另一个是龙芯,2020年就打造了自己的LoongArch龙架构,而且经受住了各方面的考验。

Linux开源翻车、RISC-V开放隐忧:中国自主科技的真正出路在哪儿

RISC-V已发展五代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股势力在迅速崛起,而且一直广为看好,那就是RISC-V。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vid Patterson、斯坦福大学的John L. Hennessy等学者开始尝试对x86、ARM等传统的CISC(复杂指令集)进行精简。

RISC(精简指令集)由此诞生,而且短短8年时间就演进了四代,但一直没有受到广泛关注。

如今的RISC-V已经是第五代,诞生于2013年,尤其是随着伯克利团队将其从概念推进到原型芯片,并在2015年成立了非营利组织RISC-V基金会,带动了大量的技术研讨,RISC-V才慢慢得到行业与大众得关注、认可。

RISC-V的好处是架构简单,没有向下兼容的历史包袱,模块化设计,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组合打造不同产品,关键是号称完全开源开放、免费可控,所以很多人相信它才是自主可控CPU的未来基石,未来将与x86、ARM并列。

但是,它真的靠谱吗?很难说。

Linux开源翻车、RISC-V开放隐忧:中国自主科技的真正出路在哪儿

首先说一下RISC-V的管理与决策机制。

RISC-V基金会由其会员控制,负责推动普及、指导未来发展,基金会成员可以得到并参与RISC-V指令集规范、相关软硬件生态系统的开发。

RISC-V基金会由来自Bluespec、Google、Microsemi、NVIDIA、NXP、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部数据的七名代表掌管,但是他们七个,全都来自美国。

为了确保开放性中立性,RISC-V基金会的总部于2020年9月正式从美国前往瑞士,但是瑞士所谓的永久中立国如今是什么德行,大家都看到了。

再者,今天能从美国搬出,明天也能搬回美国。

RISC-V基金会的会员分为多种级别,包括独立会员(可参加工作小组)、旁观会员(可参加工作小组和委员会)、白银会员(可以投票)、黄金会员(可以成为工作小组主席)、白金会员(可以入选董事会)。

RISC-V董事会可以说是RISC-V的最高管理与决策机构,其成员由白金会员差额选举产生,负责审核工作小组提交的草案并投票,下设技术委员会、市场委员会。

目前,中国企业机构在RISC-V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25家高级会员有9家来自中国,组成董事会的24名成员也有6人来自中国大陆。

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对RISC-V有决定权,就像11位俄罗斯Linux内核维护者做了那么大的贡献,一句话就给踢开了……

更关键的是,真正管理 RISC-V的到底是董事会,还是背后另有股东会,目前没人能说清楚。

Linux开源翻车、RISC-V开放隐忧:中国自主科技的真正出路在哪儿 RISC-V基金会白金会员

Linux开源翻车、RISC-V开放隐忧:中国自主科技的真正出路在哪儿 RISC-V董事会成员(部分)

现阶段来看,RISC-V还处于发展阶段,保留着相对纯洁的技术性,但就像曾经的Linux社区也很干净、如今却一地鸡毛,谁也无法保证RISC-V(以及后续的RISC-VI/VII……)也能始终坚持中立,尤其是它的大部分核心高级成员、董事会成员,都来自美国企业。

只能说,RISC-V现在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气候,行业和企业支持与采纳力度不足,重量级的芯片产品乏善可陈,它仍然迫切需要团结足够多的力量,包括俄罗斯,包括中国。

俄罗斯芯片市场最初被Intel、AMD所垄断,俄乌冲突后二者相继退出,于是俄罗斯开始大力推行基于ARM架构的备选方案,但是很快,ARM也和俄罗斯断绝了关系,再加上台积电拒绝代工服务,俄罗斯只能下注RISC-V。

俄罗斯Syntacore是RISC-V基金的创始成员之一、核心开发者,CloudBear也是基金会的战略成员。Baikal Electronics、Aquarius等半导体厂商都在开发RISC-V芯片方案。

但是眼见着俄罗斯的核心开发者被Linux社区一脚踢开,他们怎么可能完全信赖RISC-V?

Linux开源翻车、RISC-V开放隐忧:中国自主科技的真正出路在哪儿 俄罗斯Syntacore开发的RISC-V架构芯片SCR7

中国在RISC-V上的影响和贡献更大,投入力度更大,成果也是最突出的。

RISC-V架构于2017首次进入中国,次年就相继成立了中国RISC-V产业联盟、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尤其是随着2018年中兴被打压、2019年华为被制裁,RISC-V更是成了“村里真正的希望”。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也纷纷拥抱RISC-V,相关产品如雨后春笋,遍布物联网、通信、汽车、PC笔记本、服务器等市场,逐渐形成了底层芯片技术、上层操作系统、下游应用协同发展的局面,上海等多地政府也在积极扶持RISC-V产业。

截止2022年底,全球采用RISC-V架构的100亿颗处理器中,有多达一半来自中国,可以说中国正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全球RISC-V发展的未来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更是多次公开提出:“RISC-V是中国CPU领域最受欢迎的架构。”

预计到2027年左右,全球将有大约250亿台设备运行在RISC-V生态中,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超过70%。

Linux开源翻车、RISC-V开放隐忧:中国自主科技的真正出路在哪儿 中国深度数智开发的全球首款RISC-V笔记本(操作系统是基于Linux的开放麒麟)

但是一如前文所说,RISC-V的未来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其发展过程中随时可能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方面的额外压力,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复杂政治环境中能否一如既往地保持中立性要打一个问号。

这绝非杞人忧天,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事实上,中国目前在RISC-V领域的强势崛起,已经引发了美国方面的“关注和焦虑”。

就在去年,部分美国议员公开提出,希望通过限制美国人或美国企业RISC-V相关技术或产品的出口,来压制中国RISC-V产业的发展。

虽然这并非美国的官方态度,但已经释放了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因此对于RISC-V,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方面在发展RISC-V生态的同时,更应着力于我国自主指令生态的保护和发展,借助眼下的大好时机,从“根技术”上掌握真正的话语权,比如龙芯完全自主的LoongArch龙架构,就是最佳代表。

另一方面随时小心提防,来自西方尤其美国的变故随时可能出现,而一旦发生变数必须立刻做好应对,保护相关产业发展不被“卡脖子”。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