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性能:P核号称最强、E核暴涨68%】
如开篇所述,关于Lunar Lake的架构技术之前已经讲得非常详细了,不过这一次,Intel依然提供了不少新的技术点,以及大量的官方数据。
首先,Intel抛出了一个非常有道理的论点:“一台优秀的AI PC,必须首先是一台优秀的PC。”
诚然,AI PC的概念眼下极为火热,但是归根到底,它是一台PC,需要首先做好本职工作,性能、能效都合格,才能进一步让AI锦上添花。
这次的P核、E核架构都是全面翻新的设计,其中P核号称最强性能的轻薄本CPU核心。
它拥有更宽的调度执行、18个执行端口、8倍预测精度、增强内存子系统、PPA(性能功耗与面积)优化、16.67MHz精细频率区间等等,最多12MB共享三级缓存。
E核号称在能效上与P核基本持平,拥有增强指令预测、更深队列和更佳并行、26个分派端口、更宽的指令分派与引退、4个128位FP浮点单元和SIMD矢量单元带来2倍矢量性能和AI吞吐量,以及4MB的共享二级缓存。
P核不支持超线程技术,但这并非退步,而是经过对比考量之后,为了更高PPA而采取的设计。
根据Intel官方的数据,即便没有超线程技术,但是经过能效优化后的核心,可以提升15%的性能功耗比、10%的性能面积比、30%的性能功耗面积比(单位面积和功耗的性能)。
而如果加上超线程,性能功耗面积比可以再提升15%,但是性能功耗比会下降5%,性能面积比会下降15%。
综合考量,为了更好的性能与能效,超线程被取消了。
同时,大小核之间的沟通效率也更高了,这得益于全新的低延迟Fabric互连通道。
官方数据显示E核之间的延迟仅为23ns左右,P核之间只有26ns左右,而P、E核之间通信约为55ns。
另外,内存延迟约为90ns,对比上代下降40%,对比竞品锐龙AI 300系列也低了90%。
13代酷睿开始引入的线程调度器也再次优化,使用更加灵活的动态调度策略。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随着E核性能的大幅提升,可以承担更繁重的工作,因此只要工作负载合适,会尽可能长时间地使用第一个E核,而且只用它。
如果工作负载增多、加重,会适时启动其他E核,获得更好的多线程性能。
如果还是不够,就会根据需要继续扩展到P核。
简单地说,Lunar Lake的核心调度策略就是:一个E核、多个P核、一个P核、多个P核。
对于笔记本来说,这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效。
Lion Cove P核被称为迄今最快的核心,甚至没有之一!
官方称,它的单核性能可以轻松超过AMD最新旗舰锐龙AI 9 HX 370,以及高通骁龙X Elite。
不过注意,骁龙X Elite有四个版本,骁龙X Plus也有两个版本,Intel这一次在不同地方对比的版本是不一样的,记住这个表。
比如这里对比的80、78版本,CPU频率就比满血的00版本低了不少,后者甚至不支持双核心动态加速。
当然从高通的规格划分来看,酷睿Ultra 200V面对满血版骁龙X Elite,应该也不会落于下风。
不管怎么样,就像我们在规格参数部分说的,Lunar Lake的核心、线程数量比上一代少了很多,性能上会怎么样呢?
至少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9W功耗设定下,8核心8线程的Lunar Lake对比2+8+2 12核心14核心的Meteor Lake,每线程性能可以领先多达2.1倍,整体性能领先多达22%。
17W功耗释放下,对比6+8+2 16核心22线程,每线程性能优势高达惊人的3.0倍,整体性能依然领先10%。
23W功耗的时候,每线程性能优势也有2.6倍,但是整体性能会稍稍落后6%。
总的来说,Lunar Lake虽然核心数更少了,没有了超线程,频率也没有显著提升,但是凭借更高效的架构设计、更好的单核性能,以及更高的能效,尤其是在低功耗状态下,仍有明显的代际提升,只是在功耗下的多核性能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考虑到很多笔记本、迷你机、掌机厂商经常会将功耗释放尽可能地拉高,Lunar Lake的性能提升可能会不太明显,但能以这么少的核心线程数达到这样的性能,能效是令人赞叹的,也更适合这些对功耗发热敏感的领域。
事实上对于轻薄本来说,太多的核心线程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必要,8核心8线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
酷睿Ultra 200V系列在9-37W的功耗范围内,性能曲线还是很理想的,特别是对比骁龙X Elite,能够以60%的功耗达到同样的性能水准。
办公生产力性能对比,酷睿Ultra 200V系列不能说完胜,但也可圈可点,只是注意对比的骁龙X Elite依然不是满血版。
经过新的架构设计,Lunar Lake P核、E核的IPC比上代分别提升了14%、68%,尤其是E核终于不再孱弱,可以承担那更多重任了。